新华网北京7月18日电(于琦)当大阪湾的海风拂过“静谧森林”的树梢,一座以“中华书简”为形的建筑正以温润的竹材肌理,向世界展开一幅跨越千年的文明长卷。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期间,中国馆自4月开馆以来已迎接近80万各国访客,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政要与知名人士在此驻足交流。值此7月盛夏,中国国家馆日的到来,更让这座占地3500平方米的“巨型书简”成为聚焦全球目光的文明窗口——它不仅是中国建科团队倾注智慧的建筑杰作,更是中国以东方智慧回应“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主题的生动实践。
一卷书简承古今:建筑里的文明密码与东方美学
这座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科首席科学家崔愷担纲设计的展馆,从立意之初便注定不凡。中国馆的建筑构想,根植于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解码与当代转译。崔愷提出“中华书简”概念,将竹简这一古老信息载体转化为立体建筑语言,诉说中华千年历史,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诠释“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的参展主题。
“竹简是古老的信息传递工作,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记忆。”谈起“中华书简”的设计灵感,崔愷说,“片片竹简串接成卷,便于携带和保存,阅读时渐次展开,简顺绳软,自成曲面。”中国馆此次设计的方式,就是利用书简打开模式,给人们呈现出一种徐徐展开的感觉,这也解决了建筑空间狭窄问题。
3500平方米的展馆以竹简为形,将竹子、汉字、书卷等文化符号融入建筑肌理:外立面镌刻着金、篆、隶、行、楷5种字体的119句诗词名篇,凝聚着东方智慧;渐次展开的竹简形态,构建出“空间廻转、层层递进、步移景异”的园林式展线,让观众在明暗交错、高低起伏中感受“人在画中游”的东方美学。
在选址方面,中国馆位于园区核心地带,西侧毗邻中央景观区“静谧森林”,设计师以细密格栅帷幕作“竹帘”,帘内竹林小径蜿蜒,帘外林木婆娑,将建筑与自然无缝相融。通往二楼的“青山明月”长廊,一面是动态水墨画演绎的山水灵韵,另一面是木雕艺术再现的中日千年交往史,与中日友好往来相关的重要人物和珍贵记忆在木雕上被生动刻画,彰显中国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
一抹绿意贯始终:绿色建筑理念的中国实践
从选材到建造,绿色低碳理念深植于中国馆建筑的每一处细节。
崔愷介绍,他和团队将“本土”与“世界”,“传统”与“现代”融合,特别是在设计过程中,加入诸多生态元素。建材使用竹子,就是其中一个。
竹材作为核心建材,不仅契合“竹简”意象,更以生长周期短、碳吸收量大、易降解的特性,成为绿色理念的最佳载体;其墙板在国内预制、海外拼装的模式,大幅降低对传统耗能建材的依赖,减少施工碳排放;屋面采用轻透的阳光板引入自然光,竹墙缝隙导入微风,实现自然采光与通风;装配式、预制化的建造方式,既提高效率与质量,又便于会后再利用和回收……一系列设计将“天人合一”的哲学转化为可触摸的建筑实践。
在崔愷看来,“生态”是这次世博会中国馆最大的特色。他表示,“用竹简体系建造中国馆,实际上预示着中国未来在生态文明方面,将会用好自然资源、营造绿色生活。”崔愷的话道出深层内涵:中国馆的绿色实践,既是对本届世博“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主题的呼应,更是中国推动“双碳”目标、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具体行动。
一扇窗口向世界:多元对话中彰显大国担当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已成为国际经贸交流的重要枢纽,开馆三个月来,中国馆以丰富活动构建起立体的交流平台,成为沟通世界的“中国窗口”。20多场省区市活动周、企业日、主题日活动接连上演,在深化友好关系、国际文化交流、国际经贸交流方面取得了务实成果。
这种吸引力源于文明的共鸣,多位海外嘉宾对中国馆的设计和交流平台发挥的作用给予了积极评价。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十仓雅和在参观中国馆后说:“中国馆展现的人与自然共生理念、悠久的历史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让中国馆成为一座令人感动的场馆。很想和家人再来一次,在这里度过一整天时光。”日本鸟取县知事、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长安田真人也高度认可中国馆的整体设计理念,认为中国馆不仅呈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也展现出中国面向未来的创新精神。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对中国馆的设计赞赏有加,认为中国馆全面展现出中国的发展历程。他表示,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将是重新平衡中欧在贸易和经济等其他领域关系的重要机会。
这些评价印证了中国馆作为“文明对话窗口”的价值——它不仅展示中国的发展成果,更在促进理解、凝聚共识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暑期研学正当时:让下一代触摸文明与未来
7月暑期,旅游热潮全面开启。亲子家庭成为暑期旅游市场的核心主体,“研学游”“课本游”等文化深度体验游备受青睐。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作为展示中国文化与科技魅力的重要窗口,无疑是文化研学的“鲜活课堂”。
在这里,孩子们能看懂竹材如何成为“低碳明星”,能读懂诗词中“绿水青山”的当代实践,在园林式展线中理解东方美学的含蓄意境。中国馆以建筑为课本、以科技为教具,让青少年在行走中感悟 “传统与现代的共生”“民族与世界的对话”。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文化传承与生态教育在行走中自然发生。
从承载千年文脉的竹简意象,到面向未来的绿色实践,从促进国际对话的交流平台,到启迪下一代的研学课堂,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以建筑为笔,书写着一个古老文明的现代觉醒。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文明对话的邀约。
当竹简的纹理映着静谧森林的绿意,当千年诗词与未来愿景在展馆中相遇,中国馆正以开放的姿态告诉世界: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唯有尊重自然、拥抱多元,才能共同书写生生不息的未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