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8日电(韩永先,实习生唐赫繁)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天气催热“避暑消费”市场,制冷家电、防晒用品、清凉饮品等需求集中释放,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据中信建投研报显示,2025年5-6月中国气温与空调销量增速曲线高度拟合,高温天气提前半个月触发消费者“预判式购买”。这一现象背后,既有气候因素的直接推动,也折射出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全球产业格局变化的深层逻辑。
从消费端看,高温天气催生了多元化的避暑需求。据美团、京东零售等多平台数据显示,6月以来,“泳衣”、“儿童水上玩具”等玩水相关商品搜索量环比增长78.8%,订单量同步攀升超77%。京东618数据显示,AI节能空调、新风空调等趋势品类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倍,中央空调多联机销售额增速超220%。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多部门联合推进的“以旧换新”政策持续落地,明确对居民淘汰使用年限较长的旧家电,并购买2级及以上能效的空调、冰箱等产品,给予最高2000元补贴。据商务部监测,政策实施首月,全国家电以旧换新订单量突破300万单,其中空调换新占比超四成。这一政策通过“补贴让利 + 需求引导”的组合拳,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潜力。
企业端的快速响应成为市场活跃的关键支撑。海尔、美的等头部家电企业依托本土化产能优势,加速推出耐高温、内置稳压功能的空调机型,精准匹配消费者需求。例如,海尔净省电系列创新应用AI节能技术,通过智能算法动态调节功率,实现节能效果的同时缓解用户夏季用电焦虑。
据苏宁易购数据显示,6月下旬至今,该系列在全国新一级能效空调销售中同比增长82%,其中哈尔滨、成都、青岛地区同比增幅分别达到959%、195%、181%。美的则推出一站式全屋能源解决方案,融合热回收技术与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家庭能源的智能分配与高效利用。据中国工业网报道,其自主研发的热回收技术可将空调运行中产生的废热转化为生活热水,综合能效比提升30%以上。这些技术创新与市场响应的精准结合,快速激活了国内避暑消费市场,为内需持续释放提供了坚实产业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高温气候也为家电产业开辟了海外市场,带来中国空调产业升级的全球机遇。欧洲市场长期受高能耗成本制约,空调普及率较低,但在极端天气下需求快速攀升,形成显著缺口。中国企业抓住机会,凭借长期技术积累,在能效标准、绿色制冷等领域形成竞争力。
例如,海尔空调通过本地化解决方案登顶意大利专业渠道份额榜首,并在西班牙建立研发中心优化制冷效率。BSRIA报告显示,海尔直流变频空调在欧洲平均市占率达67%,意大利市场更以75%的份额领跑。格力搭载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型在欧销量持续增长,官网信息显示,其自主研发的AI动态节能科技通过实时学习用户习惯和环境数据,实现最低能耗运行,目前已进入欧洲48个国家,部分机型在德国、法国市场售罄。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5月中国对欧盟和英国家电出口额达1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这一系列突破不仅体现了中国空调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技术话语权提升,更标志着我国从“产品出口”向“技术输出”的转型深化。
“避暑消费”市场的强劲增长,成为国内外需求持续扩张的直观体现。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秘书长王雷分析指出,国内“以旧换新”政策有效激活了庞大的存量市场,同时,企业凭借高效能、智能化的产品创新,精准匹配并撬动了全球新兴的避暑消费需求。这种“政策引导+企业创新”的双重驱动,正推动中国制冷产业在满足国内外同步扩容的市场中实现升级与增长。